为适应新时期建设好房子需要,推动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和城乡绿色低碳发展,安徽省合肥市编制《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征求意见稿提出,合肥将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,体现宜装配则装配的原则,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协同发展。
实施范围拟确定为各类新建保障性住房(含棚户区、城中村改造、城市更新、拆迁安置用房以及租赁住房等)、人才公寓等居住建筑;地上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开发项目;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,其他投资地上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;工业用地新建地上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研发、办公、居住等功能的单体建筑。同时,计划将小庙镇、南岗镇、三十头镇等属于市区开发区的七个镇统一按重点推进区域标准实施,四县一市区域内不再区分二级城镇、三级城镇,统一按积极推进区域标准实施。
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,项目应当依据国家及安徽省相关规范对装配率进行计算,展开装配式建筑评价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应不低于50%,根据“项目规模+区域+单体特征”综合确定装配化水平。除市区、经开区、高新区、新站高新区以外,其他区域的新建建筑;七层及以下的单体建筑;高度100米以上(不含100米)的单体建筑;技术条件、使用功能等方面特殊的单体建筑……遇到这些情况时,装配式建筑装配率可按不低于30%实施。
住房承载着亿万家庭的安居梦想,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化,国家始终将提升居住品质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命题。
近年来,湖北省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履行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,努力打造全国丰水地区城市节水典范。
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创新的“四境课堂”人才培养模式,在建筑行业人才培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效,为行业输送大批复合型人才,助力湖北加快建成“中部地区崛起”重要战略支点。
“围了好几年的挡板终于拆了,这路上多敞亮啊!”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南三环的庞先生,遛弯时惊喜地发现,一段百米长的围挡被拆除了。此前,围挡后是堆满建筑材料的工地。现在,这里改建为口袋公园,一路向东侧的南溪湿地公园延伸。
日前,在上海举办的“声动未来——2025住宅声学新技术论坛”上,亨斯迈正式发布SILENTANE“声络优”建筑声学系统技术成果及相关实践案例,为打造“好房子”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2021年起,以“改老城设施、引居民共建、畅山水通道、留人间烟火”的理念对片区内老旧小区实施更新改造,涉及小区36个、住宅楼81栋、居民1830户,以小投入促进大民生,打造全龄友好、宜居宜业的绿色社区,实现片区资源共享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。